李雨珊出席2023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与创新论坛
Q
艺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理解与表达的方式,艺术创作也是一个宏观与微观交织思考的过程。请详细谈谈你本次参赛作品的创作思考和真切感受。
李雨珊:在我的作品中,我饰演着一位20多岁的女生,在重庆街头徘徊,对青春充斥着迷茫。这既有一种对青春的怀念,也有一种身处青春的忧愁。我要演她的角色确实挺难的,因为有年龄差距。再加上那段时间,我的课业很忙,还有很多排练,我非常想演好她,又担心自己是慢热型的人,一直没进入很好的状态。
我觉得如果纯粹当作一个任务,一定很难对比赛报以希望。我努力摆脱潜意识里把它看作一个比赛的感觉,尽管我知道自己是高敏感的人,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空间,就难以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但我还是尽力去调整,去找一些激活自己的线索。不怕嘲笑,我喜欢吃重庆火锅,所以女主角走在重庆街头,我都觉得似曾相识,觉得文字里能闻到火锅的味道,我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
现在回头去看,经过这次大赛之后,我的一个收获是,有些事情应该留更多的感性在里头,不能用一个偏理性的方式去做。我觉得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不太懂得怎样去珍惜,去搜集身边人的感受,去珍惜和身边人相处的机会,就像话剧独白里的女主角一样。像男主角听从内心最真实的意愿坚持下去,或许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所以,我觉得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的参赛作品,就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但依然努力生活。
李雨珊在舞台上
Q
你平时有哪些个性化的创作习惯吗?请介绍你的创作特点。
李雨珊:关于创作习惯,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也喜欢写一些剧本,我的灵感来自于点滴记录。我读一本书,听一首歌,看一部影片,或者干脆在路上行走,看到某个角落,某个瞬间,有一些碎片的思考,我就会记录在手机的备忘录里。我也喜欢发呆,做白日梦那种。发呆几秒钟,有时候一部剧的雏形就有了。但是我忘性也很大,所以要随时记下来。
我还有一个创作习惯:就是拿了个剧本,或者拿了个片段,我会习惯性给某个角色新的塑造,塑造一些小的记忆点,比如说近视,也比如喜欢摸眼睛、摸嘴角、摸鼻子这种个性化习惯。一方面让这些角色立体起来,另一方面在塑造这些角色时,这些记忆点可以成为我相信这些角色的支撑点——我需要相信“我”在活着。
我有一个非常喜欢的音乐剧演员,他在一次访谈里说过一句话——“我想活很多次”,这正是我想学戏剧的真正原因。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希望也能短暂地拥有不同的人生,通过这些新塑造的角色,通过学习戏剧。
Q
艺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请从学生角度谈谈你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一点理解。
李雨珊:其实,艺术无国界,都是相通的。看中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我觉得很多是从中国开始的,比如五声调式,就是古代汉族的音律。由五个音构成的调式,分别是: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被称为“中国调式”。
我觉得,应该让更多人去感受艺术,像西方在艺术理疗方面的尝试就非常好。我希望大家都能走进剧场,不再把音乐剧、话剧当做高雅的宫殿艺术。最好的艺术应该直面更多观众。
李雨珊出席2023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与创新论坛
Q
在国际化学校上学,对于你学习戏剧艺术有什么特别的帮助?又有哪些特别的挑战?
李雨珊:我们学校开了不少与戏剧艺术相关的课程,我选了Drama、音乐,还选了生物。其实,我觉得想学表演,就应该学习生物课,比如人体构造、心理技能,这些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主动请教表演老师,他们就是影视导演。他们会很好地指导你,不能全靠自己琢磨。毕竟你演出来的东西不仅要让自己相信,也要让观众相信。
同时,我们会接触国外话剧,也就会有新的挑战。如果拿到国外话剧的某个片段,我肯定先找到整部剧的资源,把我要演的部分看完,对角色有大致的了解。其次,完整地阅读、看懂英语剧本,特别是一些专有名词,具有特别的意义。我还要把词背熟,这样才能去演。对我来说,要做好两方面充分的准备:一个是角色扮演,一个是舞台调度。你走上舞台就要传递给观众准确的意思。
遇到古典话剧,比如莎士比亚的剧,剧本里面有Old English,虽然比较难,我就会花时间去搞清楚它的意思。查字典、做批注,这个过程很烧脑,但有利于理解话剧和艺术表现。我一直觉得我挺有信念感,一定要让自己还有观众进入你的角色,并把它生动展现出来。
Q
这次大赛在深圳举办,你也在深圳长大。借此机会请谈谈你和深圳的故事,以及你对它的期待。
李雨珊:我出生在合肥,上幼儿园时来到深圳,后来也在深圳长大。刚来深圳时,我觉得深圳很湿,这纯粹是很主观的感觉。夏天很热很黏,会下很大的雨。我记得以前在墙上贴的海报会因为太潮湿而脱落。上小学时,我在上学路上会遇到洒水车,不经意间洒到我的身上,那种潮湿的、凉凉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我对深圳的雨有一种超乎寻常的预感反差:每次我带伞出门,永远不会下雨;每次下起大雨,我总是没带伞,经常被淋湿。再长大一点,我竟然发现自己有风湿,虽然这听起来很古怪。但确实在十几岁的年龄,我的膝盖到冬天就会痛。深圳的冬天不太冷,我喜欢穿破洞牛仔裤,爱滑板运动,可能跟这些都有点关系。
不管怎样,我早已习惯深圳的生活,喜欢这座多元化、国际化的城市,因为“来了都是深圳人”。我热爱深圳,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地方。
李雨珊(左四)与其他嘉宾合影
Q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回首学习艺术的道路,你觉得父母对你有哪些影响?
李雨珊: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想学音乐剧。我爸妈其实并没有刻意培养,也没让我刻意上培训班。他们虽然没有从事艺术事业,不过我觉得他们对艺术有挺好的理解。小时候,他们送我去上过播音主持兴趣班,我当时就特别喜欢站在台上的感觉。我舅舅是主持人,我觉得可能他对我学戏剧表演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梦想有时候可能来自一个瞬间。你看到某一部作品,见到某一位长辈,遇见某一个老师,听到某一句赞美,接受某一声鼓励,就可能都会孵化出一个梦想,然后让你坚持走下去。这次大赛就让我们离梦想更近。
到了假期或者空闲时,父母就会带我们去各种地方旅行。我们去过欧洲,去过北美,去过东南亚,去过世界很多地方。每次我们去哪个城市,我就会跟我妈妈说,这个地方有什么剧场,这几天有哪部剧在演,我可以去看吗?她总是微笑着答应,“赶紧买票啊!”然后,我就自己安排去看剧。她会在某个地方等我,她说如果进剧场了,看不懂剧,就不要凑热闹吧。所以,我每次都是沉浸于看剧当中,无法自拔。
我一直觉得,我的父母和别的父母不一样,他们非常开放和自由,会很有耐心地帮我找兴趣。我的父母总是给我自由的空间,很少在意升学,顺其自然,这让我觉得很幸运。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吵着闹着要学钢琴,我妈妈二话没说就给我买了一架钢琴。然后学了几个月,觉得很枯燥,没什么兴趣,不想学了,我妈妈就没再让我学。长大以后,我非常诧异,不仅因为当时钢琴价格不菲,而且他们从不强迫我学习。
Q
最后,请展望一下自己的未来,你最向往哪所大学?
李雨珊:我的梦校是NYU,纽约大学。我很喜欢纽约,也许那里有点乱。不过,百老汇让我很难拒绝,毕竟那是每一个学音乐剧的人向往的地方。
声明:品牌之声相关资讯来自于被采访对象,非福布斯编辑内容。
精彩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