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于家人的天塌了!最有希望撑起这个家的男人,于治清的大哥于志田,因肺癌不幸病逝,留下七旬老父母与连脑袋都撑不起的弟弟。六眼相望,三声叹息,于家人的未来,看不到希望...
得知这一情况后,时任紫水乡扶贫工作团驻乡工作队副队长的陈善勇第一时间介入。经走访,陈善勇发现于治清房中竟堆满了各类书籍,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红楼梦》《鲁宾逊漂流记》...
在与于治清的交流过程中,陈善勇还发现这个年轻人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原来,离开学校后,于治清竟一直在家中坚持自学,甚至学完了整个高中课程。
花岭村村主任付维开还透露陈善勇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于治清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喜欢动笔写小说。
他
需要一个小说梦
在陈善勇等帮扶干部的介入之下,于治清的家庭情况很快有了些许起色,但于家二老的脸上还是布满愁容。
于治清的母亲李阳翠经常念叨一句话:“等我们动不了了,清儿怎么办...”父亲于其和很想反驳,但扬起的下巴往往坚持不了一秒,便只剩叹气、没了下文。
陈善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扶贫先扶志,陈善勇产生了一个相当大胆的想法:于家人的未来需要于治清,于治清的未来,需要一个小说梦。
说干就干,陈善勇翻出了于治清藏在家中的小说手稿,鼓励于治清再次拾笔写小说,让他在逐梦的过程中,热爱生活,勇敢生活,成为于家人新的希望。
梦
就是要大胆去追
果然,重拾小说梦的于治清,精气神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虽然手脚十分笨拙,但他每天都在坚持创作。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的点滴,于治清笔下的故事,很淳朴!虽然一小时只能写三四百字,但这终究铸就了于治清,无比灿烂、恢弘的精神世界。
为了寻找更多的创作源泉,于治清大胆走出家门,开始尝试更多的不可能,一个人晒玉米、挖红苕、背生姜、喂养鸡鸭...
很难想象,就是这么一个瘦弱的人,竟在房前屋后种满丝瓜。当丝瓜花开满院落,他的臂膀变得粗壮有力,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扛起了父母的希望。
于治清写小说的励志故事,慢慢传遍了小山村。隔壁正在大力发展电商的雄鹰村扶贫第一书记李鑫鑫找到了于治清,经陈善勇撮合,两人签订了农特产品代销合同。
搭乘这道东风,于治清家的农特产品开始直供开州城区,稳定的收入,让于治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追梦的人 无限可能
“现在政策真的好,政府对我们一家这么多关照,我要加把劲,把日子过得更好些!”于治清语速很慢,眼里满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后来,陈善勇因组织安排,离开花岭村,到隔壁龙溪村任扶贫第一书记。离开时,陈善勇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送了于治清一台电脑,还费尽周折联上了网。
虽然,陈善勇和于治清家的距离远了,但两人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在陈善勇的鼓励和指导之下,于治清学会了电脑操作,农闲时分,他都会坐在房间里,安静地将自己的小说手稿,一字一字敲在电脑上。
虽然手指不如常人灵活,但于治清贵在坚持,目前,已经整理修改出了5万多字,字里行间都是他在小康路上的满满体悟!他与他的“小说梦”、小康梦,越来越近了!
记者/编辑 熊威 微电影 熊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