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5G千兆网产业持续发展,第一届5G千兆网产业标准论坛于11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TD产业联盟、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工信部、中国运营商、设备商、各应用场景企业专家在论坛上分享了观点。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作了题为《互联网+医疗需要5G网络建设标准》的主旨演讲。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相互协同,开启医疗产业新发展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曾经傻傻分不清?卢清君给出了清晰界定:“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26号文件里已明确提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安全监管体系。国家卫健委也随后印发配套政策明确了什么是远程医疗,什么是互联网诊疗,什么是互联网医院。简单来说,远程医疗是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业务协同,主要用于解决邀请方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难治病、急危重症,是一个会诊关系,其医疗责任主体是邀请方医院;互联网诊疗是解决本院病人首诊确诊后回家接受复诊的问题,主要带来便利,帮助决定是不是还要继续回到医院重新接受诊治或者到附近医院再接受检查;基层医院管理自己的复诊病人面临困难,邀请其他医院医师加入到互联网诊疗活动,这种情况必须要申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运行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要符合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等级、定位、职能。”
5G已成为远程医疗的刚需,并为更多互联网医疗应用提供可能
远程医疗需要什么技术?5G会给远程医疗应用带来什么?卢清君在现场以2017年的新加坡会诊的一起案例做出了剖析,“往往病情越危重数据量越大,因为监测内容比较多,监测次数也比较多。其次,危重病情尤其需要邀请外院专家、以及多学科专家来帮助。在这类应用中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宗数据传输的及时性。2017中日呼吸科专家受邀为新加坡一个肺衰竭的案例远程会诊,有12Gb的病历数据,申请医师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传不过来,最后工程师通过云盘存取,从晚上7点到早上7点,再花12个小时传递完成。这20多个小时,对于随时面临死亡的肺衰竭的病人来说是多么煎熬。时间就是生命,在这种情况下,5G就是刚需。”
不仅如此,在线培训也是一个远程医疗中的5G典型应用。通过直播可以给全国医院带来的是低成本、广覆盖的培训体系。5G恰逢其时,其大连接、高带宽、以及安全性的特点,可以让全国众多学员同时上线观看高清直播视频、下载大量数据、并实现院内外隔离的数据隔离。
“我们期待着5G能在医疗上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便利。”卢清君展示5G移动通信给医疗带来的红利时表示,“目前用的是基于室内无线网接入,或者有一部分宏基站接入的移动网络,已经体验到了高通量、低时延和大链接的优势,还有更多的应用在等着我们开发。目前边缘计算、网络切片我们还没有体验,确定性网络到底稳定程度如何也无法评价。如果有了这些应用,医院将成为5G应用最多的场景,因为医院代表着行业应用和公众应用,很多医疗设备、医务人员、业务流程都需要通过行业应用跟5G结合。现在网络的不确定性让我们不敢投入高风险的应用,但是未来更多新技术融合进来,医院能提供良好的试验田。医工结合开发应用比其他行业更具有便利条件,也会降低5G网络建设的社会总成本。”
通过标准实现规模效应同时保障质量和安全,促进智慧医院、健康中国的发展
远程医疗需要高质量、同质化的网络。不同医院5G网络建设需要遵循统一的高标准,一方面解决远程医疗具体应用在院间开展时的对接效率、确定性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不同层级医院建立5G网络时设计、建设、调测等综合成本。
今年9月正式启动了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制定工作,并在10月中旬发布了无线接入网部分。那么,应该如何高效、高质完成这份标准呢?“5G组网主要包括了几大部分:有核心主干网、无线接入网,甚至还有边缘计算部分。我们根据网络建设进度分了三个阶段来完成这个目标,第一阶段先做了无线接入网部分的标准定义,第二阶段我们会推动MEC的引入并做关于低时延方面的应用和标准研究,第三阶段我们将根据主干网和切片网络技术的研究,用于医疗高可靠性场景的应用和标准研究。”卢清君介绍,“之所以要尽早设定标准,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医院间远程医疗应用对接问题,也能让各医院5G建设统一质量标准,指导医院为不同的应用配置相应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一期工程能按照标准完成网络部署,减少了后期运行维护测试的成本。为了推进项目更好地深入进展,所有的参与医院每家推荐一到两名专家,组成了“医疗5G网络建设工作委员会”。不同的应用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测试技术数据,这样的数据为将来全国远程医疗质量评估有示范作用。以此为起点,下一步是边缘计算标准、5G模组标准,以及确定性网络切片标准都会陆续通过远程医疗开展起来。我们希望建成一个新型的互联网+网络医疗模式,全国医院建设之初形成这样一个标准,对全国医院网络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来源: 5G千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