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通学党史 | 马恒昌小组精神故事:北迁建厂,再立新功
引 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在党的领导下,集团各子公司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凭借着超“硬核”实力,在历史长卷中留下了上百个“新中国第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马恒昌、赵国有等一大批立志报国、勇于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英雄楷模。
其中,以开国劳模马恒昌名字命名的“马恒昌小组”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孕育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先进精神,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为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发扬中央企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即日起,集团微信公众号将连载推出马恒昌小组系列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传承马恒昌小组精神相结合,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凝聚建设世界一流新通用的磅礴力量。
掀开马恒昌小组成长、发展的历史史册,一幕幕鲜活感人的史实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
故事三 北迁建厂 再立新功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和政务院决定在庆祝共和国建国一周年的前夕,召开开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为464人,马恒昌就在其中。
马恒昌是在七岭子温泉疗养院接到东北总工会让他参加会议的通知。原来,马恒昌身体虚弱,加上积劳成疾,鼻子经常流血不止,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为了让他尽快休息和安心治疗,领导、医生、同事多次做工作,硬把他从工作岗位上劝了下来,并任命徐景荣为代理组长,主持小组工作,这才使马恒昌安心地去疗养。在疗养期间,沈阳人民没有忘记马恒昌,一致选举他为劳模大会代表。
第一次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如期隆重地开幕了。各路英模代表一大早就步入了新华门,来到党中央所在地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主席、刘少奇、朱德副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开国领袖出席了大会。会上,马恒昌代表小组向党中央、毛主席和大会汇报了工作,介绍了小组民主管理和开展劳动竞赛的经验,受到代表们的一致欢迎,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会上,马恒昌小组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小组——“生产战线上的模范”称号。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班组,马恒昌本人被授予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光荣的开国劳模。
国庆节前夕,首都北京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城区处处是鲜花、彩旗,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9月30日晚,党中央和政务院举行盛大的国庆招待会,代表们应邀出席。在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和代表们的提议下,一致推举马恒昌代表工人阶级第一个向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敬酒。当李立三同志将马恒昌介绍给毛主席时,毛主席像见了老朋友似的连说:“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马恒昌激动地说:“我代表全国工人阶级向您敬酒,为您的健康干杯!”毛主席也举杯示意,声音洪亮地回答道:“为了工人阶级幸福干杯!”并同他热情握手。从这以后,马恒昌同志又先后12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保家卫国。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根据战争的需要,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工厂的一部分人员和设备向北迁移,背靠苏联“沙发”新建工厂。突如其来的北迁,对于久居古城沈阳,生活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工人来说,确实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俗话说,“故土难离。”尤其是离开生活环境好的地方,就更难。首批北迁人员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说走就走,难度可想而知。北迁能否顺利实现,首批人员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
△五十年代初期的马恒昌同志
10月24日清晨,徐景荣、董振远和佟俊山等组员还像往日一样,早早来到了车间。这时,组里的机床设备正在拆卸装箱。经过厂长刘斌的暂短动员后,大家才知道是去北大荒建厂。北大荒?谁也没去过,究竟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只听说“半年严冬半年风,百里荒原百里空”的民谣。尽管这样,觉悟了的组员们还是坚定决心:只要是党需要,国家需要,无论多么艰苦,多么困难,也要无条件的服从,马恒昌小组的先进性就要体现在这个时候!在徐景荣的带领下,马恒昌小组第一个报名,第一个打理行装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第一批北迁共有94人,厂长刘斌带队,马恒昌正在疗养院疗养,但是,他已报名,从12月24日起,他就属于北厂的人了。小组徐景荣、董振远、佟俊山、刘瑞民、王占学、赵殿奎、赵炳衡、章荣海、张明武、赵永春、中村良一(日本籍)做为94名成员的一部分被批准第一批北迁到齐齐哈尔。截止到1951年5月14日,北迁任务圆满完成,共有925人到达齐齐哈尔,搬迁设备366台。
十月下旬的沈阳城区,还是郁郁葱葱景色宜人,而北国疆城齐齐哈尔却是千里冰封,大地已被初冬的大雪所覆盖,显得格外清冷,与沈阳大都市特有的繁华形成一个鲜明的反差,这个反差预示着创业斗争将是艰苦卓绝的。
94名北迁勇士经过一夜和多半天的长途奔波,于25日下午2点多钟到达了北迁目的地——齐齐哈尔。当晚,勇士们从广播里听到了中央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后,欢欣鼓舞,一致感到能为抗美援朝作出自己的贡献而自豪欣慰、无怨无悔。
10月26日清晨,抢运和安装设备的紧张战斗就打响了。马恒昌小组争挑重担,主动要求去火车站搬运机床。搬运的设备小的有上千斤,大的足有上万斤重。在没有起吊设备的条件下,全靠橇棍橇,滚杠滚,滑板拖,绳子拉,真正称得上是人拉肩扛,组员们豪迈地说:“我们全组合起来就是一台起重机,一定要把机器按时运回去!”在搬运过程中,组员们越干越勇,越干越热,竟然脱掉了棉袄,只穿着被汗打湿的衬衣,浑身还冒着热气,眉毛、头发、胡茬子都挂满了白霜。刘斌厂长发现以后,心疼地高声喊道:“那是谁?不要命了!都把棉袄给我穿上!”
徐景荣光顾干活,擦汗的湿手抓在了滚杠上,立即粘掉了一块皮,鲜血直流,他一声不吭,用手绢包扎一下,又和大家一道干了起来。
有一天,小组正在搬运一台足有两米多高的立钻,它上重下轻,不能放倒,只能立式搬运,这是北迁设备中惟一的一台立式钻床,大家格外小心,一点一点地挪动着,决不让它有任何闪失。地面凹凸不平,加上组员们搬运没有经验,高高的立钻突然向一边倾倒,在紧急时刻,只见一位小伙子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肩膀死死地扛住了正在倾斜的立钻,大家立刻赶上去,终于把立钻扶正了,险情排除了。刘斌这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过数次战斗的红军老战士,被这情景感动了!深有感慨地说:“真不愧是模范小组啊!”这个在关键时刻扛住机床的小伙子就是当年的“塔轮大王”佟俊山。他曾做为中国优秀青年代表,于1951年8月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联欢节。后来有幸成为共和国第一批工人大学生,并与共和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成为同班同学。后来他学业有成,成为机械行业不可多得的设备管理专家。
说到北迁创业艰苦卓绝,不仅仅因为那时缺东少西,物资匮乏和居住条件艰苦,还在于这时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大家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冬里作业,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搬运工作一停下来,就会被冻个“透心凉”,组员们感冒发烧时常发生。
严寒何所惧,热血化冰霜。在马恒昌小组的影响和带动下,北迁建厂工作在顺利进行中,机器安装提前5天完成;水暖安装提前3天完成;电气安装提前1天完成;工具场于12月1日开工;工厂于1951年1月13日全面开工生产。北迁勇士们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仅用79天时间就完成了工厂初建任务,堪称是奇迹!当年,工厂就完成了军工急需的弹头机、火帽机、装药机等多种机械设备,并成功地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升降台铣床和251型镗床,为我国机械工业的起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开展。
△在马恒昌诞辰之际,马恒昌小组组员和部分青工向老英雄鲜花。
马恒昌小组工作方法(三)
关心组员的“五必访”、“六知道”
五必访:
1.有困难必访;
2.婚丧事必访;
3.家庭纠纷必访;
4.组员患病必访;
5.冬夏换季必访。
六知道:
1.知道组员家庭人口和经济状况;
2.知道家庭住址和居住状况;
3.知道组员性格、爱好和特长;
4.知道组员健康状况;
5.知道组员配偶及父母工作单位;
6.知道组员思想状态和情绪变化。
原标题:《小通学党史 | 马恒昌小组精神故事:北迁建厂,再立新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